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京的勋戚(2 / 2)

加入书签

父亲。

&esp;&esp;贵妃就坐在那等,她相信她的丈夫一定会醒来,也一定会和她说话。

&esp;&esp;她有很多委屈要与丈夫说,更有很多事要与丈夫说。

&esp;&esp;但外面,却有喧嚣声。

&esp;&esp;“娘娘,是英国公和成国公还有武清侯吵起来了。”

&esp;&esp;庞保偷偷告诉娘娘外面的争吵是因为英国公张惟贤和成国公朱纯臣吵了起来。

&esp;&esp;英国公爵位源于靖难时的名将张玉,至张惟贤这一代已是第七代。张惟贤这个英国公不仅仅是北京城勋贵之首,更领着五军都督府的后府,万历对这位英国公也很赞赏,万历三十二年和三十七年分别晋张惟贤少傅兼太子太保。

&esp;&esp;每逢大事,诸如当年援朝抗倭之时,万历总是会宣英国公入殿与之商议。现在皇后宾天,身为北京勋臣之首的英国公肯定是必须入宫的。

&esp;&esp;但是英国公却和次一脚赶到的成国公吵了起来。

&esp;&esp;争吵的焦点却是贵妃娘娘。

&esp;&esp;北京的这帮勋贵和南都不同,南都的勋臣都是太祖开国时的功臣之后,而北京的这帮却是靖难功臣之后。

&esp;&esp;两边虽然都是勋贵,但关系却又有些复杂,可以说是仇人那种。

&esp;&esp;靖难功臣于开国功臣而言,其实都是反贼。

&esp;&esp;但人数上,南都的勋贵要比北京的多。这是因为开国时太祖大封功臣的缘故,并且善待功臣。加上开国的功臣大多不支持成祖,所以成祖对他们也很冷淡。最终导致南都勋臣虽多,但却远离权力;京师勋臣虽少,但却始终处于权力中心的局面。

&esp;&esp;成国公朱纯臣和英国公张惟贤之所以冲突,原因便是英国公支持了首辅方从哲和东林党大臣们的提议,不许贵妃娘娘居于乾清宫。而成国公朱纯臣却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他认为皇贵妃是六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现在皇后宾天,于情于理皇贵妃便当代替皇后行使六宫之权,并且代已宾天的皇后照顾病重的皇帝。

&esp;&esp;朱纯臣的意思是百官没有道理对郑贵妃加以限制。

&esp;&esp;但最先向方从哲发难的是武清侯李高,这位李太后的嫡侄对方从哲等人试图阻止贵妃入殿觐见皇帝感到愤怒,因为过于气愤他甚至和礼部的人大吵起来。

&esp;&esp;瑞安公主的驸马万炜也很生气,他是勋戚中第二个进宫的,给皇后娘娘遗体磕过头后,这位驸马爷便当着东宫太子的面指责首辅方从哲过于放肆。并明确指出在皇帝病重期间,任何人也没权力限制皇贵妃的举动。

&esp;&esp;支持成国公和驸马爷的还有新城侯王国兴,新乐侯刘文炳,新宁伯谭弘业。

&esp;&esp;而支持英国公张惟贤和首辅方从哲的也有怀宁侯孙维藩、兴安伯徐治安等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